新一代索尼降噪耳机主观体验 cover

新一代索尼降噪耳机主观体验

聊聊WH-1000MX5的使用感受

写在前面

第一次接触降噪耳机,还是大学时候购买的的 Bose QC35。 我还依稀记得刚戴上 QC35 时的瞬间,那一刻仿佛世界都安静了。我很感谢 QC35,因为它让我在嘈杂的大学宿舍找到了一丝宁静,在喧闹的深夜拥有片刻自己的空间。

大学毕业后,忙于工作,AirPods Pro 成为了我通勤时期的最佳伴侣。在公司和家之间,AirPods Pro 的降噪让我在奔波中能获得一丝小憩。从那时候开始,头戴式耳机似乎已经离我远去,直到今年的索尼发布了新款WH-1000XM5。看过了很多评测后,终于点下了点击付款的按钮,让它成为我的第一款索尼耳机。

一些参数

索尼WH-1000XM5头戴式降噪耳机在外观上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,整体观感简洁干练、更具年轻化气质。功能配置上,搭载集成处理器V1+HD降噪处理器QN1双芯,内置8颗麦克风单元,支持AI智能降噪,自动检测降噪场景,自动切换预设的环境声和降噪方案;还支持20级环境声自由调节,DNN深度神经网络通话降噪功能。

使用体验

舒适感

最终吸引我购买 WH-1000XM5 的重要理由之一是舒适感。

在真正购买之前,我去店内多次试戴过 WH-1000XM5 ,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夹头了。同时我对比店铺里的QC700等产品,能明显感觉到没有1000XM5舒适。

的确,这一代的1000XM5由于取消了折叠的设计,头梁变细了也变圆润了,所以拥有了更舒适的头梁设计。另外耳机罩部分也变大也一些,材质变成了柔软的皮革,在提高物理噪音隔绝的同时,也提升了一些舒适感。

耳机交互

左侧耳机部分设置了开机键(小键)和模式切换键(大键),由于习惯问题,在刚开始使用的时候总把大按键当作开机键,等半天还没听到开机提示音的情况时有发生。

右侧耳机提供了音量调节、切换歌曲等手势操作。音量调节是单手指调节,而切换降噪模式则是双指操作。刚开始容易混淆,但习惯后可以比较顺畅的操作下来,但是偶尔还是有识别不到的情况发生。

另外,捂住右侧耳机可以切换成通透模式,说话也可以自动切换通透模式,这个功能非常灵敏,很好用。

最后,耳机的交互提示终于取消了上一代人声提示,变成了提示音。我终于从QC的人工智障阴影中逃离出来了。

APP设计

索尼自带的Headphones软件可以和耳机联动,进一步对耳机进行调节。

该软件可以学习用户的地理定位,记录用户经常出入的地点,从而自动调节模式。这模式抛开用户隐私问题不谈,如果不是经常佩戴耳机出门的用户,应该大概率使用不到此功能。

另外,该软件还自带徽章系统,通过用户长期使用耳机可以解锁更多的徽章。但是徽章系统非常单薄,徽章设计完全是圈套模板而成,对用户毫无吸引力,可能反倒是败笔。

降噪

降噪耳机最应该谈的降噪,我想最后说。降噪耳机发展到今天,已经非常成熟了,进步的空间可能也不大了。1000XM5跟XM4的降噪效果差距微乎其微,如果说稍微有点区别可能还是心理作用作祟。

很遗憾的是这一代的降噪芯片仍然没有升级,还是QN1降噪处理器。虽然1000XM5有八个噪声传感器,是上一代的两倍,但是感知真的不强。

1000XM5的降噪改变可能体现的微小的细节上。比如通话质量确实提升了不少,变得能用了;全新的风噪降低结构也使得耳机的抗风噪效果也比上一代好了许多。

另外开启降噪模式以后,降噪会循循渐进了,不会一下子切换到最高降噪,而是一点点的提升降噪效果。

总结

我入手1000XM5的价格是38000日币,约合人民币1900左右。按照索尼的跳水价格应该还能再降价。相较于上代产品来说,似乎没什么巨大提升,所以上代用户不必着急升级。强烈建议想入手的朋友多去实体店试听体验,毕竟合适自己的耳机才是最好的耳机。

对于我来说,1000XM5是物有所值的,从QC35到1000XM5的跨度很大,有很大的提升感。我不在乎耳机的音质如何,我只在乎当戴上1000XM5的时候,我感受到的片刻宁静。